【资料图】
参考书籍:威廉姆斯血液学/(美)Kenneth Kaushansky主编;陈竺,陈赛娟主译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第一篇 临床评估第二章 血细胞检查章节目录:1.血细胞定量检查(点击跳转)2.血液形态学检查
三、血液形态学检查1.注意事项:1)太薄、太厚的血涂片都不适宜2)血片应该先在低倍镜(×200)下扫视,后在高倍镜(×1000,油镜)下观察涂片的最佳部位2.红细胞形态学1)指标:(1)MCV是红细胞体积更为敏感的指标(2)红细胞大小不均是用来描述红细胞大小变异的术语,是RDW在形态学上相关联的指标2)细胞种类:(1)嗜多色性细胞:早期网织红细胞在染色涂片上看上去胞体大、淡蓝色。(2)正常红细胞:圆形、有中央淡染区(不到直径一半),边缘含血红蛋白(3)异形红细胞:①中央淡染区扩大: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有关,如缺铁②中央淡染区缩小:球形红细胞,染色浓③中央淡染区碟状血红蛋白:靶形细胞,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④红细胞铜钱样叠加成一串:病理性免疫球蛋白升高,IgM-巨球蛋白血症、骨髓瘤患者高浓度Ig⑤红细胞嗜碱性点染:红细胞生成障碍⑥含铁颗粒:铁粒幼红细胞⑦Heinz小体:不稳定血红蛋白⑧Howell-Jolly小体:核残留物
3.血小板形态学:1)正常血小板:蓝色或无色含有细小紫色或者红色颗粒的小体,直径1-2μm,形态各异2)异常血小板:(1)频繁出现巨大的血小板、团块:骨髓增殖性肿瘤(2)全片聚集的血小板:血小板凝集素的作用4.白细胞形态学:1)中性粒细胞:圆形,直径10-14μm,核分叶状,2-4叶,胞质弥漫淡粉色并充满许多均匀分布的褐色到分红色颗粒2)嗜酸性粒细胞:比中性粒大,核两叶,核染色浅。胞质有折光性、均一分布的橘红色颗粒3)嗜碱性粒细胞:比中性粒小,染色淡,分叶少。胞质颗粒数量少,大小不均匀,形态不规则,可位于核上4)淋巴细胞:小,直径10μm,圆形,细胞核致密,胞质少5)大淋巴细胞:染色质稀疏,核质比低,含嗜苯胺蓝颗粒,胞质丰富——细胞毒性T细胞、NK细胞6)反应性淋巴细胞:核锯齿状,胞质丰富,见于EBV、CMV、腺病毒感染7)单核细胞:血片最大细胞,直径15-22μm,核肾性马蹄形,胞质淡灰色,含淡紫色颗粒5.白细胞内容物:1)异常颗粒:(1)中毒颗粒:全身感染,中性粒颗粒比正常大且染色深(2)中性粒黑色颗粒:黏多糖病(3)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嗜苯胺蓝颗粒:黏多糖病(4)中性粒巨大畸形颗粒,淋巴细胞巨大嗜苯胺蓝颗粒:Chediak-Higashi异常(5)幼稚造血细胞奥氏小体:轮廓清晰,红色棒状小体2)中性粒异常内容物:(1)杜勒小体:感染、烧伤、炎症时;浅蓝色(含粗面内质网RNA,代表其成熟加速,从早幼粒继承了残余内质网)、圆形,直径1-2μm(2)白细胞包涵体:灰蓝色,为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沉积所致,见于May-Hegglin异常6.白细胞人为假象:1)破碎、凋亡细胞:制片过程2)放射状核分叶:分叶从一个单独的点向四周放射,形成车轮样;3)空泡:用EDTA康宁血标本储存期过长4)内皮细胞:来自指尖第一滴血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能作为诊断、治疗的依据,请谨慎参阅
关键词:
NK细胞
嗜酸性粒细胞
第一滴血
人民卫生出版社
造血细胞
威廉姆斯
形态各异
学习交流
注意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