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每日精选:对于失眠应该如何调整:一个受失眠困扰的高中生

2023-02-21 22:49:49

来源: 创新与心理成长

最近帮助一个受失眠困扰高中生。为保护隐私,略描述其成长及帮助相关信息,供同样出现失眠困扰的家长、教师和广大同学参考认知和行为调整参考。

一、受失眠困扰的高中生

某中学17岁男生小刘,初中时成绩优异,在初二时为提升成绩主动提出上补习班学习。学校经常换老师,特别是他熟悉的语文老师换了,导致他长时间的失落,那个时候家长发现小刘有失眠的现象,但没有放在心上。


(资料图)

他曾经给家长说,他们老师不知道整天换啥,动不动就换老师了。疫情期间他们又换老师了,正上着网课,然后又换了,可能这个老师对他也不是特别的友好,然后他现在根本都不想学习,然后对自己特别没信心。

这半年小刘总闷闷不乐,不想和别人说话,在家脾气也不好,爱急躁,总是给家长唱反调;让他学习,他也学习,学习过程总闹脾气,有明显的厌学情绪,每天都是无精打采的。

他给母亲说他很长时间睡不着,有时候连续三天几乎没有合眼,家长晚上去看他,他每次都是坐着睡,家长问你怎么不躺下睡?他说躺着睡不着,然后白天一直躺着,一直闭着眼睛,也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一整天又一整天的在床上躺,哪也不去,就在自己卧室待着,几乎就不出门。

二、心理活动应是兴奋与抑制的对立统一

正常心理活动是兴奋与抑制的对立统一。例如我们白天精神很好且充沛,到了晚上该睡觉时,兴奋度逐渐下降,抑制度逐渐上升。这时候人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,然后有力气也不足,只想睡觉,此时的抑制上升,等到大脑皮质出现弥漫性抑制时,就进入睡眠状态了。通过睡眠,让神经细胞充分休息,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再次兴奋,会感觉精力很充沛。兴奋-抑制-兴奋间隔调节,我们的生物钟协调着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,保持这样的对立统一,完成正常的心理活动。

三、神奇的人“值班点”

一个人很疲劳的状态下,神经细胞活动兴奋性下降,大脑皮质就会出现弥漫性抑制,当神经细胞普遍抑制后,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—抑制得深时,肌肉会松弛。

大脑皮质出现了弥漫性抑制,进入睡眠后,还是有部分神经细胞是兴奋的,并非全部抑制。总“值班点”一直在工作。例如一个做母亲的刚生孩子后,白天做事情,晚上带孩子,虽然很疲劳。太困的时候睡觉时,无论外面有多吵,如汽车、打雷、下雨都惊不醒她,但假设孩子一翻身,她马上就能感觉到,马上就会拍拍孩子或给孩子盖好被子,这就是“值班点”的作用。

四、睡眠是心理平衡与否的试金石

睡眠好坏究竟取决于兴奋与抑制能不能统一起来。睡眠是检验一个人心理平衡与否的试金石。负性情绪会引发心理不平衡,就是不好的情绪,如痛苦、恐惧、忧郁、悲观等。好的情绪也会引发心理不平衡,遇到一个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,导致兴奋与抑制无法平衡,兴奋得睡不着。心理平衡不平衡,睡眠可以作为一个试金石。

五、对失眠不要过度担忧是变好的开始

对于失眠,不要过分担忧顾虑,人们越顾虑可能越睡不好。当失眠的人真正不在乎了,睡眠质量反而会提高。很多人只是感觉没有睡好,其实睡不错。有些学生晚上学习或玩游戏很久,第二天照样上课、看电影、玩游戏,然后白天有些打瞌睡,当他对睡眠不在乎时,就不会有什么烦恼,不会为睡眠而产生心理负担。

六、只睡3个小时也是很棒的

如果不为睡眠所焦虑,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睡眠习惯。睡眠时间也不在于具体多少,应该关注睡眠的质量。如果只睡了3个小时,但这3个小时睡得非常好、非常香、非常深,一睁眼3个小时过去了,这个睡眠休息的质量比比拖拖拉拉睡12小时更有价值。

对于小刘的情况,让他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而不是时长,焦虑和担忧减少了,放松情况下,睡眠的质量提升,时长也会增加到期间的状态。

七、失眠心理认知调整

1、短时失眠对健康影响不大!

2、睡不着时,当成回忆人生畅想未来的机会!

3、中间早醒,不要看时间,假设自己已经睡好了,睡不着也不要太痛苦!

4、睡前学会放下顾虑和担忧,只关注眼皮的沉重感!

5、向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,找到失眠的心理根源并解决好就能找回甜蜜的睡眠。

仝兆景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学会会员,博士、博士后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障碍治疗、辅导咨询、大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团体培训、讲座。

用心进步,快乐成长

关注:创新与心理成长

关键词: 如何调整

最新新闻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