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南方观察 |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深圳锦田小学举办

2023-04-07 14:32:49

来源: 中国文化传媒网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适逢清明时节,根据2023年深圳市直机关青年学习会学习活动安排,深圳市锦田小学德弘校区特邀青年文化学者、深圳市百姓学习之星、深圳市首届家园文化志愿者文学会会长、全民公益阅读推广人晋玉东在德弘报告厅举办了一场题为“清明的传统习俗与人文追溯”公益讲座。深圳市锦田小学教育集团德弘校区主管副校长刘向阳、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国云、德弘校区语文教师、四年级家委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,活动由班主任梁文雅和学生刘沛东、魏玥如共同主持,近200名师生聆听了此次公益讲座。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……”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……”座无虚席的报告厅里,响起了清脆悦耳的诗词朗诵声。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据主讲嘉宾晋玉东介绍,“清明”是我国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五个节气,因节令期间“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”而得名,该节日来源于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文化内涵,不仅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的文化节日,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,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观念。由先秦发展至今,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了清明时节的两大习俗主题,并且一直在华人圈中产生来了重要的影响。

“东周列国时期,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,在饥寒交迫、奄奄一息之际,随臣介子推悄悄地从自己的腿上……19年后,重耳做了国君,为了纪念被遗忘的恩人介子推,下令将其被烧亡的那天定为寒食节。”晋玉东认为,虽然清明节的来历众说纷纭,但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,我们都可以看出它的两个主要特点: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。据晋玉东讲述,晋文公在率众臣登绵山祭奠介子推的时候,发现其抱死的老柳树死而复活,便赐老柳树为“清明柳”,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;晋文公把烧焦的柳木制成“木屐”,每天望着它叹道:“悲哉足下”,最终“足下”一词演变成对他人的敬称。这便是“寒食节”“清明节”“清明插柳”“足下”的一个人文历史起源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,清明节还逐渐产生了踏青、植树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踢毽子、蹴鞠、吃青团子等习俗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……”晋玉东认为,清明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,逐渐融合了一些其他的重要节日,除了与寒食节的汇融,还有与“上巳节”的融合。上巳节,又称三月三,它是古代举行“祓除畔浴”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。“祓禊,一般指到水滨去洗濯,去除宿垢,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,有祝愿祈福的寓意。从古代习俗来看,它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节日。”晋玉东介绍道,古时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“上巳”,而巳日多逢三月初三,魏晋以后该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。因农历三月三正值暮春,特点是“生发”,所以这时的民俗也都是提倡人们踏青远足、亲近自然、热爱生命。抚今追昔,清明节在唐宋等重要历史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等习俗,集华夏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,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。

“清明节,融合了自然节气和人文风俗于一体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当中天时、地利与人和的统一,充分体现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、讲究敬天法祖、遵循自然规律的传统观念。”晋玉东认为,将清明节由原始的自然节气赋予深厚的人文精神,是清明节最为宝贵的核心内涵,也是其能够经久不衰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。“扫墓祭祀、缅怀先祖、希政清明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。”清明节作为华人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,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、唤醒家族共同记忆,还可以提升家庭、家族甚至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“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”晋玉东认为,介子推去世前写给晋文公的那封“劝谏”血书,饱含了他对晋文公清正廉洁、勤勉执政的希冀。放眼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,流传千古的“政治清明”愿景,一直是历朝历代追求的美好目标。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优秀传统人文内涵,晋玉东在讲座最后讲授了自己从清明历史的发展脉络、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等方面总结出的“知恩感恩、尊老爱幼、慎终追远、催护新生、勤省自励、清正廉明”六大方面120字朗朗上口的“清明省思训”,并创作了《清明忆子推·当以血躯献人民》诗词,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“……寒食思贤勤内省,上巳涤荡吾身心。随风折柳非君意,励精图治启清明……”诗以言志,文以载道。讲座最后环节,全体师生一起深沉地朗诵了晋玉东创作的诗词。锦田小学德弘校区主管副校长刘向阳表示,锦田教育首在育人,重在修德,诗礼童年,乐学古诗,让阅读诗词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日常必修课。近年来,锦田小学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践行儿童诗教发展观,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引导孩子们阅读与学习古诗词,班级的诗词文化氛围浓厚,孩子们自觉学习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蔚然成风。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国云,用三个关键词“感谢”“点赞”“希望”肯定了此次诗词文化盛宴,感谢主讲嘉宾从清明节的由来到习俗,用孩子所喜闻所见的形式来展开讲座;点赞同学们认真聆听、乐于思考、勤做笔记;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招数、方法继续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,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上午讲座结束后,主讲嘉宾晋玉东下午又发来《致锦田小学德弘校区4年级同学们的一封信》,他结合自身经验,巧妙地以“登山”比喻学生的“学习”,寄语孩子们:“学如登山,贵在坚持,胜在努力”,希望同学们不断总结经验、探索方法、精进善学,继续热爱、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勉励学生们不断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奋进,勇敢地攀登人生的一座座高峰,努力做一个懂得知恩感恩、温暖善良上进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附:《清明忆子推·当以血躯献人民》

作者:晋玉东

清明踏青忆子推,舍己奉君铸忠贞。

功成不居身先退,晋文涕零悔报恩。

寒食思贤勤内省,上巳涤荡吾身心。

随风折柳非君意,励精图治启清明。

连绵细雨燕低飞,百年病树日催新。

枯木易生人难见,赤诚肱股何处寻。

悲哉足下犹在耳,高堂常叹以鉴今。

千古忠孝恩义事,当以血躯献人民。

(供图:主办方)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