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启动
沪深两市成交额破万亿元
□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江芬芬
(相关资料图)
2月1日晚间,兔年资本市场首个重磅改革措施出炉——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启动。这是“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”,标志着A股开启全市场注册制新纪元。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,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为地方实体经济注入澎湃动力,也将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遇。
春风已至:江苏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居全国首位
2月1日,中国证监会宣布,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》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。这意味着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。由于上交所科创板、深交所创业板、北交所均已实行注册制,市场关注的焦点落在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。
改革后,主板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,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、经营业绩稳定、规模较大、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。在交易制度方面,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;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;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,优化转融通机制,扩大融券券源范围。
对于全面注册制落地在即,南京资本圈充满期待。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10日,全国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达1000家。江苏省注册制上市公司179家,占全国的17.9%,与广东省并列第一,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92家、北交所上市公司20家,均居全国第一。
数据显示,江苏省179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,169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,68家为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“硬科技”上市公司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明显。
春季攻势:公募基金叠加“聪明钱”持续进场
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下,不少投资者担心,IPO数量是否会激增?
对此,有专家表示,2022年,注册制发行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占比沪深交易所新股家数的79%,新股募集资金的82%,主板IPO数量占比有限。并且,交易所审核、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,上市发行的节奏整体可控。全面注册制并不会带来IPO数量暴增,近3年每年保持在400—500家,稳定市场也是证监会的政策目标之一。
在前一交易日大盘上扬0.9%的情况下,昨日早间,A股探底回升,午后震荡回落。截至收盘,沪指报3285.67点,涨0.02%,成交额为4287亿元;深成指报12131.2点,跌0.22%,成交额为5956亿元;创指报2602.32点,跌0.44%,成交额为2117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沪深两市成交额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。
除了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“聪明钱”大肆扫货,近期公募基金也在持续进场。从基金发行情况来看,目前超过70只基金正在积极发行,其中以权益类基金为主,2月还将迎来40余只基金发行,包括富国基金、广发基金、华夏基金等为主的头部公募基金跃跃欲试。在北向资金和国内不同渠道增量资金的大力“助攻”下,A股“春季攻势”可期。
版权声明
1、本文为南京日报、金陵晚报、南报网原创作品。
2、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,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关键词:
股票发行注册制
上市公司
沪深两市